钱人阁 > 买房 > 第4章 第四章

第4章 第四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绘然盯着手机陷入了沉默。

    很闲。

    特别——闲。

    作为一名社畜,绘然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这么闲过了。

    是的,他们有周末。但那一天半,差不多都是用来睡觉的,早上十一点钟才起,吃完午饭趴在床上玩一会儿手机,玩着玩着又睡着了,即使电脑就在床的旁边,也依旧爬不起来敲键盘,仿佛四肢有千斤重一样。很长一段时间里,纵使绘然有早上只设一个闹钟的自制力,也依旧说服不了自己爬起来学画画。

    幻想中的周末:各种计划。

    实际上的周末:百分之七十五的时间在睡觉。

    曾经绘然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在每天晚上空余的两三个小时里,可以做什么来提升自己?

    绘然十分佩服提问者的精力,因为绘然只会有一个回答——多睡一会儿,睡眠充足的人可以活久一点,这样就能多领一些退休金。

    而一个没什么时间玩耍的人,即使时间空出来了,也依旧不晓得可以玩什么。

    绘然很多年没有打过手游了,因为没有精力,也厌烦了做日常任务。天知道她经历了几次做着做着日常任务直接睡过去,然后连灯都没有关,牙也没有刷。倒是有游戏机,但只有健身环和动森的卡带,而这两个游戏每天的游玩时间是有限的。

    唯一会玩的游戏是消消乐。但最近消消乐的关卡越来越难了,总是难以在有限的步数内通关,而半小时才回复一点生命,这就导致一旦卡关了,就会卡很久,变相在一天的生命用光之后,就没什么能玩的了。

    假期对于他们这种内向者的唯一意义不在于出去玩。

    唯一意义是不用上班。

    她不觉得这很悲哀——在不上班的时光里,即使只是什么都不做,绘然仍然能感觉到由衷的快乐,仿佛出狱的犯人哪怕只是呼吸两口街上的新鲜空气都很满足。

    那么能做什么呢?

    绘然又重温了一遍特别喜欢的那些书。说来惭愧,绘然上一次买书还是在读书时期了,自从毕业以后,社畜再也没有进过书局,甚至不知道近些年有什么书。她总是听说同龄人找不到可看的文,但是这对她来说是个悖论:只有你有时间去找文看,才会知道是否找不到可看的小说。

    然后打扫了一下家里,换了床单。

    换床单不是体力活。将床褥翻起来才是。

    接着缩在被窝里看了一会儿网络小说。

    绘然看了半小时之后叹了口气。关上手机,什么也没有说。

    正在重温《夏日大作战》的千寻看向绘然。

    有点好奇地问:“怎么了?”

    “刚刚看了一篇文,里面出现了降智的剧情。”

    绘然很无奈,“一家只有销售、文员和保安的公司,明明没有程序员,没有美术也没有文案,却研发出了一个超级火的手游。”

    绘然不是游戏行业的,也不清楚他们在做些什么。但因为手游几乎是人人都在玩,于是对于公司中的职位总还是略知一二。

    千寻听懂了,于是也跟着无语。

    但她仍旧天真地想挣扎一回。

    “没有读者批评吗?”

    “没有。”

    “要不你批评一下?”

    “……还是算了,那里的风气不适合批评作者。”

    即使在没有外人的屋子里,绘然的说法仍然很委婉,充满求生欲。这是一种语言上的习惯,不是一时三刻改变得了的。

    实际情况是,时隔多年,乐乎的风气早已变成了所有读者只能在评论里夸作者,不得有半点异议,否则就是“你竟敢挑剔为爱发电的太太,你不得好死”。评论区中通常除了夸奖什么也没有,仿佛已经没有人记得有一句话是“如果批评不自由,那么赞美无意义”。

    绘然不得不怀疑她老了,所以不适应如今的网络社区。

    毕竟是出生在上个世纪仿佛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棺材的九五后。

    于是绘然当然什么都不会说。

    绘然也不敢有别的想法,只是恶趣味地想要是将《冰泪之樱》发表在乐乎,会发生什么。[1]

    这叫以毒攻毒。

    不过可能要修改一下文中的人名了,毕竟现在的小孩子可能不认识文里的那些二次元角色。

    千寻打量一阵周遭。试图寻找能让对方解闷的东西。

    半响暂停了电影。

    ——作为一只活动范围不大的幽灵,她只能挪动一些很轻的东西,所花费的力度大约也就和拧开门把手差不多。所以,按一按空格键还是可以的。千寻测试了好几次,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这样。很明显,这不足以充当资本家的驴子,也不能像笔仙一样拿来算比特币。

    “上网?”千寻提议。

    绘然看了看楼下的电脑。

    除了国际版微博,绘然的手机里没有任何社交平台的应用程式。这当然是不寻常的,在各大平台的手机用户远远多于看网页的人数的情况下,人们大约宁愿躺床上玩手机,也不情愿坐着玩电脑,当然更可能是他们只有手机。

    而绘然拒绝使用大部分手机版的应用,理由很简单。

    当一个人已经厌倦了开屏广告和各种弹窗,还有层出不穷的后台窥探时,除了想办法拦截,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开电脑。作为一名九五后,而不是可能已经不太熟悉电脑操作的零五后,绘然不会忘了网页的存在,甚至她可能更熟悉它。

    总之,在过去的某一天,绘然卸载了这些应用。在网页版正式被淘汰之前,她都不会放弃它的。连网购绘然都是通过电脑,其他的平台有什么资格例外呢?

    真要说这么做对她有什么影响,绘然只能说:重新开始用二十四寸屏幕看首页的那一天,她感觉她的眼睛好受多了。老实说,手机对视力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虽然估计不是因为蓝光,而是因为太小的屏幕。绘然没有近视也没有散光,但这估计是天赋。

    所以,在这个前提和语境之下,绘然明白上网(登上网页)的意思是,让她看一看最近的社交媒体,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绘然在原地挣扎了一会儿。

    年代不同了,小时候玩电脑一眨眼两个小时就过去了的日子早就过去了,一般来说,只有心情特别好的时候,上网才不是令人畏惧的。

    对于一个间歇性被工作气得半死不活的社畜来说,一旦在被折磨了一天之后,还不小心看到了网上的负能量新闻,真的很可能会想死的。因此通常绘然会挑选那些心情不是特别坏的日子,一口气上网看完最近一段时间的新闻,然后在自己被气死之前立刻去看电影或者看漫画,这样就能保持心理平衡。

    这样做的结果是绘然常年活得跟火星人差不多。

    如果不是有什么新闻闹得特别大,影响格外恶劣,情节份外离谱,闹腾的时间在一周以上,那么她是不会知道的。

    自己的心情现在算是特别好吗?

    不是。

    尽管不是在公司,但绘然就像个被人拆了电池的闹钟,虽然暂时停止工作了,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来将电池安上,然后又要开始转动。毕竟不是正式的假期,如果手机里传来信息,恰好又是什么用现有设备可以解决的工作,那她就要干活了。这使得人心底某个角落是不安稳的,仿佛随时等候被传唤一样。

    但是也没有特别坏。毕竟在床上躺这么久了,腰不酸了肩膀也不痛了。

    很久以前,绘然就悲哀地发现,她的心理状态取决于身体和天气,假如两者有一个不太好(比如回南天),心情就肯定比较糟糕。

    好吧,上网。

    绘然没有关上投影。她拿起无线键盘和滑鼠,坐在向日葵地毯上,后靠着沙发(千寻躺在沙发上)。

    两人同时观看着同一个页面。

    时间就在寂静和键盘鼠标发出的“哒哒哒”声音间流逝。

    值得庆幸的是,微博上暂时没有什么令人觉得很糟糕的事情出现。

    绘然刷完了关注的博主发的短漫画,再重温了一遍近一周的时事,再追踪了一些较为重大的议题的进展。

    没有发现什么有意思且以前没见过的博主,在用不长的时间刷完动态之后,绘然点开了知乎。

    和微博不同,微博即使再多负能量,只要懂得关注那些只会风花雪月,从不掐架和提出自己的看法,仿佛生活在月球的博主,还是可以营造出一种世界很和平,没有发生什么气人的事情的假象,甚至可能看完心情还挺愉悦的。

    绘然偶尔会在特定的时刻,去刷一些很明显会令心情变差的博主的主页。

    抱着纯粹观察人类的心态刷上一两个小时,但不会关注他们,免得他们出现在首页。目的——可能是为了刷新自己对人类的认知吧,心态和逛动物园差不多,但绝不是为了娱乐。

    但在知乎更容易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恶意。

    以及看到一群感觉根本无法理解的人类。

    因为知乎的长文居多,而内容越是优质的博主,产出通常就越慢,这很合理。

    不论你关注了多少账号,他们一周的产出仍然可能五分钟就看完了,何况现在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值得关注的账号。

    所以,如果想消磨时间,只能看知乎推荐的问题或者看热榜了。

    这就导致了刷知乎很容易陷入负能量之中。因为它尽会推送一些刻意引战或者钓鱼的话题,要么就是时事新闻。而除了不看,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明星,游戏,对立,全部都乌烟瘴气,吸引眼球,同时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

    时事新闻通常是令人不愉快的。

    很早之前绘然听说过一个关于报纸,但不知是真是假的传闻——

    当有人自杀了,报社最先关注的是死者是不是美女,如果是美女那就报道一下,如果不是则相反。

    报纸(自媒体)不报道吸引眼球的轰动新闻,他们要靠什么发工资啊?

    作为糟糕的成年人之一(这不是说所有成年人都糟糕),绘然已经丧失良知很多年了。她不会看到一个气人的话题,就会去追踪它的进展,或者努力发言,表述自己的不满。

    现实世界是不会因为有人在网上发了几条动态,就突然改变的。

    人类是种只会在乎个人利益的生物。

    没有什么可以影响他们,除了利益本身。

    绘然不关心他们又吵了什么,甚至不关心什么是对的,因为这缺乏意义。多看两眼?为了给自己找不痛快吗?绘然不爱看知乎推送的话题,从来没有喜欢过。

    所以绘然上知乎的频率远远低于其他网站,不仅因为没意思,也因为不想平白为一个并没有为自己带来快乐的平台贡献热度。

    这一次观看体验也差不多。

    “怎么会有人重男轻女啊?”千寻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页面中的内容。

    刚才不小心错手点开(作为一个致力于存钱的穷人,绘然的电脑肯定不贵,质量当然不会很好)的是一个明显是后台工作人员编辑的引战问题。话题与一个四口家庭(姐弟)有关。

    近年来在网上类似的话题越来越多了,绘然大约也猜到了问题下有哪几类回答,毕竟回答的人就是靠迎合他人的情绪吃饭的。

    “男孩子有什么好的吗?”

    千寻发出真诚的疑问。

    她不是在假装,也不是在嘲讽,她是认真的。

    从出生起,千寻从来没有觉得生为男性有什么优势。在她小时候,出生率早已开始下跌,她见过很多人不生孩子,而以前见到大人,能够听到大人们说的话都是女孩子多好,因为男孩子不好管教,而且女孩子比较可爱。

    他们是真心还是客套,千寻自认还是听得出。

    听得多了,千寻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男孩子是普遍被大人们厌弃的。少数见到的男性长辈,在看着她们和男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他们也总会三令五申不厌其烦地重复,不能对女孩子做这个或者做那个,他们还不得不听,反观她们就不怎么被说教,仿佛女孩子天生就比男孩子听话聪明,懂得讲礼貌守规矩。

    千寻一直对此很骄傲。

    稍微长大一些了,班级的二十多人里,总是女多男少,有时男孩子甚至凑不齐双位数。那些男孩子在班级活动里,总是被驱使着去做最累的事情,那时候千寻私底下在心里想,他们可真惨啊,不仅小时候大人不喜欢他们,长大了还要被奴役,要是有得选,她才不要当男的呢。

    那时看言情小说,亦舒笔下的女主角总是生女儿,她甚至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千寻自然而然地认为那些女主角都那么出色,自然不会生儿子,毕竟女性天生就比男性优秀,生女儿当然是最优解,是人生赢家该拥有的体验。

    直到后来上了晋江,看到宫斗小说里的女主角个个都只会生儿子,千寻急死了,男的做皇帝不过是成了皇权的傀儡,公主做女帝才帅气,才是真正打破规则的强者啊,怎么没有人写呢?

    她甚至也没有发现这是重男轻女,只觉得那些作者简直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啊不对,是她们给自己的女主角找罪受。

    千寻不知道身边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一个人是不会试图和身边人讨论那些似乎理所应当的事,但是在她眼中,重男轻女跟天方夜谭差不了多少。

    绘然试图解释。尽管她们小时候收到的单个红包金额估计都一样少,而且吃的菜也普遍比较相似,但是生长环境还是有一些区别,也并不是不能理解的。

    “因为在农村,那些人的思想比较传统,认为男性才能传宗接代,而且男性可以干的体力活比较多,所以,很多人会重男轻女。”

    当然在绘然看来,这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糟粕了。

    “而且,似乎还有一些地方,只有男性才有宅基地,所以即使从实际利益讲,会有人这么想,也不能算不合理。”

    绘然是在城市里长大没错,但是这不代表她不上网。因为有网络,作为南方居民,绘然甚至知道炕长什么样子,所以她当然也听说过宅基地的说法。

    “只有男性有宅基地有什么问题吗?”

    千寻很疑惑,一副“女性没有很正常呀”的模样。

    绘然心里冒出一个问号。

    这话如果由别人来说,绘然多半会以为对方是男权主义者,对女性被歧视习以为常了,但看千寻的样子,怎么也不像是,即使不讨论刚才的言论,千寻也是女性呀,世上怎么可能存在不在乎自身权益的人呢?

    想了一下,绘然试探:“你以为宅基地是什么?”

    “呃……”

    看到绘然的样子,千寻也犹豫了起来,好像意识到她的想法是有什么问题了。

    但是,她还是说出了她认为的正确答案。

    “就是可以宅在里面的秘密基地啊。”千寻说。

    她还补上致命一击:“有什么不对吗?”

    空气陷入了一片死寂。

    从字面可以听出,这纯属望文生义。

    基地等于秘密基地。

    宅等于御宅族的宅。

    听到这个含义,仿佛宅基地是什么建立在后花园里的小小树屋(对啊,农村才有宅基地,因为只有农村有后花园),而之所以只有男孩子有,那自然是因为,只有不爱干净的男孩子喜欢在泥里玩。

    听上去好像没有什么问题的样子(不是)。

    绘然咳嗽了两声,试图缓解空气中的尴尬。

    “不是的,宅基地是指可以用来耕种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绘然切换了页面进行搜索。

    “唔,这样啊。”千寻倒一副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样子。她很快开始关心新问题:“为什么女孩子没有呢?”

    “似乎不同地方的规定也不太一样,”绘然在这方面也只能是道听途说,“听说有些地方是男女都有。”

    “怪不得他们重男轻女,原来都来自农村。”千寻不得不大开嘲讽,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贬低他们:“知乎上的人还说港岛是十八线小渔村,他倒是找一条男女性别比是一百比一百二十的渔村来看看啊。”[2]

    没有人会对讨厌自己的人怀有好感,她的态度自然不会有多客气,在她看来不直斥“尔等凡人,皆为蝼蚁”就不错了。千寻从来没有掩饰过自己对知乎的厌恶,甚至也与那里男性用户偏多这一点无关,道理是很简单的,你会对一群想要核平你的人有好感吗?

    曾经有很多可供学习的知识的知乎,终于沦为了一个只有掐架和迎合各种受众的文章的平台,绘然试着刷新了一下推荐页和热榜,不是那些明显引战,看一眼问题就知道会有什么回答的题目,就是外国的时事新闻,供人们嘲讽一下他国的人民,同时提升自身的优越感。

    而且,大部分回答的质量比论坛发言好不了多少。

    绘然随手点开了一个问题。

    下面的第一个回答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只用空格来断句。不要说每个段落前面空两个格子了,答主甚至根本没有分段,文字全部挤在一起,严重影响阅读体验。

    唯一值得表扬的可能只有一眼扫过去,没看见有脏话了。

    绘然厌恶脏话。尤其是混在文字里的。

    如果说文字是精神食粮(这是一个多么古早的比喻),那么观看普通的通俗小说就像在普通餐厅吃东西,蛮好吃但是不会吃第二次,除非特别合口味;观看名著则像是在吃高级料理,可以慢慢吃还能回味一下;看大部分提供了一定信息的网络长文,就像是喝奶茶,如果干货特别多,就是加了凉粉(仙草)的奶茶。

    但是看混杂着脏话的文字——

    绘然会产生一种“到底为什么我要从垃圾堆里找饭吃”的自我鄙视感。

    什么人会喜欢看这种东西呢?人类是很多样化的,全国十四亿里肯定有这样的人,而且可能还不少。

    但总之不包括自己。

    在乌烟瘴气的网络上围观了一会儿,看到的绝大部分是争吵和无意义的讨论。观看这些东西没有意义,除非有人想研究人类的下限可以有多低。

    实际上,这还不算最糟糕的,偶尔看到短视频下的评论截图,绘然会产生一线城市以外的地方不适合女性生存的感觉。她希望这只是她的错觉,但她也没有机会验证。如果有机会验证的话——她肯定是脱离她的日常生活了。

    最终绘然关掉知乎页面的时候,两人同步率很高地叹了一口气。

    “他们都在写些什么鬼。”——千寻的吐槽很直白。

    “以前的知乎不是这样的。”她嫌弃地说。

    绘然:“以前是指什么时候?”

    问这个问题大约不全是因为对方是港岛人。虽然绘然十岁就在玩贴吧了,但两人存在一定的年龄差,所以绘然并不清楚对方是几岁开始上内地的网站。

    “大概13、14年的时候吧。”千寻回忆了一下。并没有多说什么,仿佛这是件很寻常的事情。

    在一段时间以前,绘然认为千寻作为港岛人,应该不是很熟悉微博、知乎和b站,而倾向于外国的社交媒体。

    但很快绘然发现这个想法似乎是错的。

    千寻不仅很熟悉流行用语,b站账号有5级(13年注册),她甚至知道很多熟悉内地社交媒体才会知道的事件,如果不是口语略显生疏,绘然甚至快要以为她是这边的人了。

    可见之前的想法不过是一种偏见,或者由于缺乏实际认知而生的刻板印象,就像在绘然的印象里,十一区的女子高中生是一群一天到晚只会对着镜子找分叉的头发,除了排挤班中弱者什么也不会的虚伪人类一样。

    后来绘然以一种较为委婉的语气询问了千寻对脸书、油管的看法。

    换来了千寻的白眼。

    以及:“我不要去那里,我不嫌脏啊?”

    于是绘然明白了。从此再也没有提起过类似的话题。

    总而言之,在社交媒体方面,两人并没有什么代沟。除了千寻小时候在电脑上玩的游戏不是4399而是跑online,在其他方面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区别[3]。

    千寻:“好多人在吵架。”

    “大约都是些靠流量吃饭的博主,”绘然的语气很平静,“如果不引导其他人吵架,他们就没饭吃了。”

    当然,也不乏平台本身的引导——不久以前,绘然看过一个视频,内容大致是平台会推送那些令人感到愤怒的信息给用户,让人在平台上争吵,这样就会有更多人关注他们,变相也提高了用户的粘性。

    所以绘然并不意外于网络是个乱七八糟的地方,毕竟这里也早就沦为资本的游乐场了。

    绘然上网的历程和同龄人差不多,第一次上网那年七岁,热衷于电脑里的弹珠台和西洋棋。后来开始在4399玩游戏,过了一段时间开始玩贴吧,之后开始玩微博,近年开始玩知乎。绘然比较幸运,没有玩过天涯,也就只是在聊漫画的贴吧里和同龄人一起玩一玩。小时候网络比起交流的平台,更像是个小小的乌托邦,那时候,人们的发言还比较小心翼翼,网上认真讨论问题的人也还比较多。

    没有那么多的杠精和二极管,大部分人都比较听得懂人话,至少她接触不到那些。

    在很久很久以前,绘然曾在网上看到一群人讨论‘动漫’和‘动画’的区别。他们认为,应该称呼在电视上播出的节目为动画,因为动画是‘动’起来的‘画’,而动漫则应该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而不这样称呼的人,实际上用词是不正确的。

    姑且先不讨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虽然在语法上绘然也比较赞同此一看法),但一群人居然可以认认真真地探讨这个问题,就已经足以体现当时的风气如何了。

    如果现在有人在网上抛出这一问题,并且还上了热榜。

    绘然认为仅剩的可能得到的回答就是:

    “认真你就输了”

    “谁管那么多啊?我爱怎么喊就怎么喊。”

    “你们是杠精吧?”

    “一个词语而已,不是还用出优越感来了吧?不是吧不是吧?”

    好好交流?一个人呆着吧。

    “他们不觉得无聊吗?”

    “比起无聊,更多的是生气吧。因为不认同对方的说法,同时又觉得对面听得懂人话,所以才会吵起来。”

    相比起他们,绘然她的想法单纯多了。

    只要觉得对面听不懂人话,你就不会想和他们吵架的。——虽然这么想似乎很傲慢。

    网络上的大部分发言都散发着一股戾气,疫情开始后尤甚。绘然曾想象过知乎的用户到底是什么样子,汇聚在多数话题下的发言,并当成是同一群人的话,这群人仿佛是一群既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却同时对自己的身份充满优越感,缺少对未知的敬畏,并且坚信自己的随口一说绝对就是真理的人类。

    人类大约都是相似的。

    问:

    从前有一个地方,这里的人类认为,他们国内的所有问题都是由另一个国家导致的。

    从前有一个地方,他们从不关心外国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只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从前有一个地方,他们认为另一个国家的人民天天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亟待拯救。

    从前有一个地方,他们认为疫情是由另一个国家引起的。

    从前有一个地方,他们认为另一个国家没有真正的人权。

    这是哪里?

    在疫情初期,看多了知乎热榜上的外国新闻相关问题下的回答,有时候绘然实在很想这么问一问他们。

    不过他们大约反应不过来,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并且都是对的。

    “但是最近几年,吵架的人比以前更多了。”

    千寻觉得在15年之前,网络上虽然也没什么有意思的东西了,但有趣的人也还是有一些。哪里像现在,连流行用语都在阴阳怪气啊?

    那时候会那样骂人的就只有互相掐架时候的粉圈了,而现在仿佛全网只剩下了粉圈一样。

    不过这也已经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在千寻看来,一个人再怎么在网上发疯,只要他不出现在现实并试图烧死异见者,那么和他同处一城的人就是幸运的了。

    是啊……

    他们是幸运的。

    而且,非常非常幸运。

    绘然听懂了千寻的意思。这话并不是单纯的重复。

    如果说引战可以赚钱,所以有人这样做,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呢?难道人类就这么愚蠢,有赚钱的方法而不用吗?这个方法并不特别,恐怕早些年就有人尝试这样了,但直到最近才引起波澜。为什么?

    绘然漫不经心地重新点开了《夏日大作战》。

    “大约是因为手机的销量越来越高了吧。”

    绘然不想承认,但这似乎是现实。

    当人们讨论下沉市场,讨论快手和抖音,讨论上面某些令人膛目结舌的高赞评论,他们往往讨论的是手机的迭代,以及现在到底还有什么人没有手机——他们的讨论都是在一个显而易见的前提下:

    这一切,是发生在苹果公司出售iphone之后的事情。

    没有乔布斯,就没有安卓和ios,也就没有手机应用程式,黑莓和诺基亚估计仍然霸占着大把的市场份额,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人们上网,仍然需要电脑。

    尽管在绘然和千寻(一线及超一线城市居民)的视野之中,一些手机的价格几乎已经赶上最低级的电脑,两者的功能有时也可以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电脑的成本仍然高于手机。你可以找到甚至一千块一台的手机,却几乎找不到一千块一台的电脑。在高收入人群中可以忽略的价格差,却是某些人群无法忽视的成本。

    为什么早些年的互联网像个乌托邦?

    因为当时电脑可不是什么可以人手一台的常见设备,如果有人能够做一个统计,当时上网的人群恐怕高度聚集于东部沿海及一线城市(这并不是说其他城市没有电脑,而是指相对的人群比例)。绘然在11年开始上b站,当时录播玩游戏的知名up主几乎全都来自较为富裕的地区,这当然是因为录播本身就意味着较高成本。

    仓廪实而知礼节,当时的风气会是那样,不过是因为那时候的互联网仍然在象牙塔中,于是呈现出一种与现实世界截然相反的美好。

    直到乔布斯在发布会上拿出智能手机的那一刻为止。

    手机和电脑相比更便宜,于是它的市场也就比电脑要广阔,它卖到了更多城市,到达了更多学历和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人手中。有人的地方才有利益,然后,一切变了。

    绘然不得不承认现实:和他们不同,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些人素质就只有那么高,他们见利忘义,缺乏教养,鼠目寸光,唯我独尊,毫无廉耻。世界只不过是在互联网上呈现出了他们真实的样子,而过分天真的人,是迟早要理解这一切的。

    因为想明白了这一点,所以绘然并不会因为在网上对线而对现实产生绝望。毕竟你不知道网络上和你吵架的人是不是住在农村红砖砌的房子里,读完初中就再也没有回过学校,天天靠一线城市工作的姐姐发零花钱过活,一周才洗一次澡还对自己的仪容充满自信,热衷于在网络上指点江山,却连外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都不清楚。

    绘然还不至于仅仅因此就唾弃手机的存在,或者对它的发明者生出怨怼之意。

    因为在绘然看来,手机上传播的信息和记者在上面报道的新闻,并没有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实际危害,手机带来了庞大的市场,提高了gdp。

    而且没有手机,也就没有健康码和手机支付,他们也就不能在外国疫情如此肆虐的同时,还能到处旅游。

    一样工具,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这是正常的。

    “是啊……因为有人发明了手机。是手机改变了这一切。”千寻苦笑。

    绘然不知为何听出一丝弦外之音来。

    虽然千寻什么都没有说,但仿佛她说的‘这一切’并不仅仅是指互联网上的风气,而是更庞大、更举足轻重的一些事物。

    虽然绘然想不出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了。

    两人静静地继续看电影。电影中,网络上的人们合力战胜了邪恶的人工智能反派,无数来自不同城市的人们欢呼着,庆祝着,其乐融融,和睦相处,仿佛互联网是个美好的地方,让人们能够团结一心。

    那是曾几何时创作者对于未来的美好想象,而现实中的他们并没有做到。

    绘然打开茶几上的巧克力曲奇吃了起来。罐子一开香味在空气中飘散,甜甜的曲奇上撒了碎碎的牛奶巧克力粒。

    “你不恨乔布斯吗?”

    千寻问。

    绘然不解:“为什么要恨他?”

    千寻摇了摇头。最终她什么也没有说。

    因为没有必要让坏心情传达到另一个人那里了。

    ——

    [1]《冰泪之樱》是一篇古早时期的同人文。

    里面描述了万人迷的女主角,一出场就迷倒各大漫画作品的男角色,所有人都爱上她,她还有各种超能力,还是世界首富的女儿,并且文中各角色性格极其崩坏。因为情节太离谱,雷点太多,所以当时在贴吧中广为流传,只要是那时候玩二次元贴吧的人,基本上应该没有不知道这篇文的。因为知道这个的普遍年纪应该都比较大了,所以,说明一下。

    [2]数据来源于hk政府统计处网站所公布数字,2020年每千名女性平均有八百四十名男性,也就是男女性别比是84:100(是的你没看错,是以女性作为统计基准)。千寻口中的数字是她在心里换算后的约等数。也可以让她说得更准确一点,但这不符合千寻当时的心情,所以就这样

    [3]跑online是一个电子游戏,零几年的时候在hk很火,很多小学生都玩。